

在去看畢沙羅的前一晚,我和我爹用MOD看了奧運的開幕,我們兩個在這方面很合得來,不得不說我爹真的很有學習精神,讓我這個女兒有時非常汗顏...。
奧運的開幕非常的張藝謀,張藝謀的色彩感很強,回想一下電影英雄或黃金甲((我沒看過黃金甲)),就可以大概知道色彩怎麼被他拿來應用。
這次奧運的顏色非常氣派,氣派的讓人覺得很中國,當然不是典雅的那種詩意深沉的美。
雖然他們似乎想展現他們有多進步,以中國的四大發明的作為延伸表演,在帶到富麗輝煌的唐朝,以高聳巨大的紅柱和穿著華服的美女們,高傲的向全世界宣佈,中國巨龍的崛起。
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表現大氣,但不小心似乎又稍流於匠氣。
其 中也運用了很大量的LED燈,想當年茉莉還在說LED燈怎麼被日本人運用,今天的LED就已經進步的相當細膩,表演中有一塊大型捲軸,就是用LED燈構成 的,上面不時的會浮現特殊的畫面,顏色也很銳利,讓人(我爹)有真假不分的感覺,我爹對那捲軸很有意思,直問那是合成的嗎,
我就一臉茫然的說不是吧,我猜是LED,結果我猜對了,但沒有獎品噗!
在鮮豔的色彩後,終於出現了一段太極的表演,純潔的白色讓人可以稍稍休息,我比較喜歡的是這一段,透過半透明的白色沙縵與太極人的白色衣服,形成有層次的豐富,再加上整齊又有力的動作,雖然不比之前的瑰麗要來的豪華,但也有一種吸引人的張力。
另外開幕也利用了大量的煙火,有一段煙火表演構想很好,善用了煙火的無空間限制,他們利用腳印形狀的煙火,慢慢的按著往鳥巢的方向,施放出一步一步的紅色發光腳印,沒有華麗,但形成巨大的構圖,超越了空間的限制,就像是無形中的巨人的腳。
其實我有點忘了...
接著隔天去看了印象派畢沙羅,
富有層次的色彩,但又不至於紛亂,和奧運的濃烈正色比起來,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。
雖然我跟美術史不熟,更不用說派別,不過印象派自然愜意的景緻,光影交織而成的空間,和對自然的崇尚,讓人很喜歡。
我覺得印象派了不起的是,他不是寫實,是捕捉光影和畫家當下對現場的氣氛,我認為那是很"感覺"的,這讓我想到柯錫杰說過,而我覺得很有共鳴的一句話,他取景只取他有感覺的部分,印象派對自然的觀察已經不是觀察了,而是走進去,成為瞬間的捕捉者。
其中有很多習作我都喜歡,有一幅習作叫
<畫家住處的果園,厄哈格尼>讓我有色光混合的感覺,有吸引人的明亮朝氣,乾淨又有味道。
在裡面也有看到米勒的作品,畢沙羅的景緻自然而大器,(畢沙羅也有人物作品,現場分為三部分,一是風景 農情(米勒擅長題材) 和 家族(人物)),米勒則是深刻細膩的描繪人物,兩個人都是印象派大師,但卻有不同的呈現風貌。
畢沙羅似乎和許多藝術家有交流,其中就有點描派的秀拉,也因此畢沙羅在許多風格中交融,然後找到自己的風格表現他的藝術。
另外在家族的部分,畢沙羅的家族大部分也都從事藝術,其中兒子路西安有許多作品,他初期的畫讓我覺得好拘謹,一直到
<厄哈格尼教堂>出現,我才眼睛為之一亮,話說他們似乎在厄哈格尼有許多作品,畢沙羅也有幅
<厄哈格尼,我窗外的景緻>,他們的綠色用的很美很和諧。
總之呢,我累了,這次的看展有好幾次都可以透過畫,感覺的到光的溫暖似乎就直直的灑落下來,雖然人很多,真的很不喜歡人多耶,人怎麼會這麼多呢,現在人不是都生很少嗎,我要偷偷抱怨了...
就這樣,
紀錄完了,
好草率的結尾...
帥阿)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