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畫完曼陀羅,其實沒有很清楚的東西跑出來,在畫的過程中一直想到火,橘紅的顏色和想要有明亮的感覺,一開始真的一片空白喔,停頓了幾分鐘,才遲遲的想畫出燃燒的火焰,當外圍的造型畫完後,馬上想在圓的中心加上一個主體,然後加上一點點的藍綠色來平衡,阿~不知道耶,總覺得對自己畫的曼陀羅很不之所措,不過這禮拜的自己很想要找到可以展現熱忱的事物,想要找到自己的重心,但感覺還在摸索,很想要動起來,我自己覺得,曼陀羅的外圍的火和中間的軸心,是希望有東西可以將他們串連的,或是還在醞釀的...?!或許自己要想想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,擅長什麼不能接受什麼,以及主輔?!
其他人的曼陀羅:
y的曼陀羅是很理性的,規矩的由內到外有許多分層,每一層又都不一樣的規矩造型,有時又有分半的情況,a的則是在主要的圓裡頭很多線條的流動,細細的線,又構成一小部份的主體,很多這樣的元素,圓的內圈顯得紛亂而拘謹,圓的外圈則是顯得率性,我喜歡外圈的smile,像是面對這一切的態度可以是一抹率性的微笑,老師的曼陀羅,不知為何我覺得有已經整合好的感覺。
我覺得這次對自己的曼陀羅很沒有感覺,或許還沒有培養好感情!
發現有趣的現象:
畫面的動態性,比較的差異。
試著和自己的曼陀羅對話,圖和圖中的區塊也可以互相對話,比如畫面中的紅色區塊要對藍色區快說些什麼呢?哪一個部份你覺得是妳自己?
當你對某種東西有了既定的瞭解之後,就會不自覺得受到拘束,當你知道曼陀羅是需要慢慢去畫的,便會不自覺的陷入規則中!?
這種感覺就好像小時候我們沒有看過蘋果,但是我們學會畫蘋果是來自於已經畫好的蘋果圖案,所以大家畫得蘋果都一樣,那個蘋果圖案形成一個範本模式,而我們做的是沒有創造力的描繪...
這不禁讓我想到以前也曾想過得一個問題,就是當我們知道(學會)如何解讀時,我們所畫出來的東西是否就會因為聰明的頭腦而失真了?
我想這一點也不用擔心,因為連這樣的行為似乎也會不自覺的表露無遺,但我想最好的方法還是,常常保持廠開的心,讓自己能隨時的重新歸零的對自己坦白。
有時候知識會變成保護自己的依賴。
時間軸,像是立體迴旋的蚊香,生命的週期性。
上課中有提到的文化差異,直接和間接:

文化上的差異---意見
藍色部份是來自德國,紅色則是中國人,他們表現意見的方式分別的不同,大概約略的可以成為東西方的代表!
男性化與女性化:每個人的內在都有男女面,男女比例之間的平衡,像太極圖那樣的動態平衡,我喜歡動態平衡,一直不斷的在改變,一直在改變中取得平衡!
20091017
延伸:
藝術治療中的心靈能量轉化 -- 由曼陀羅創作談起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